中国语言文学,包括语言和文学两个大的专业是中国大学史上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其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80年代以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一个多世纪以来,语言文学专业培养了一大批知名学者、教授、作家、记者、剧作家等,对中国人文科学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中国电子书库”精选中国语言文学类专题书单,涵盖中国语言文学下各学科领域,汇聚袁行霈、白化文、王楚光等名家大作,来自中华书局、浙江大学出版社、社科文献出版社等大社名社,666种精品学术图书,细赏中国人文之美。
东亚文献与语言交流丛考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0月
作者:陈东辉
本书紧紧围绕东亚文献与语言交流这一主题,从文献、语言、人物三大方面来论述、考辨相关问题。其中文献编分为十三章,涉及《古逸丛书》与中日汉籍交流、《七经孟子考文》及其与《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之关系、关于日韩等国所藏汉籍及汉籍文献学研究等内容;语言编分为八章,涉及日本的汉语史研究概况、汉日语言比较对汉语史研究的重要价值、日本历代语文辞书对汉语史研究的重要价值、日藏汉籍珍本对汉语史研究的重要价值等内容;人物编分为七章,涉及阮元、黄丕烈、俞樾、张元济等中国古代和近现代人士与日本、朝鲜人士之交往,长泽规矩也和刻本丛书等内容。
中国语言文化在海外华侨华人社会中的传播研究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作者:严晓鹏、郑婷等
本书以移居到意大利的温州人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了中国文化在华侨华人社会中的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媒介以及传播的效果和作用,考察了华人社团、华文学校、华文媒体三大华人社会的支柱组织在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中的效果与作用,并结合传播的基本理论,寻找中华语言文化海外传播各项影响因素,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明清小说:历史与文学之间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6年9月
作者:周佳荣
中国古典小说多取材于历代史事,再添加文学手法改编,影响着世道人心、反映着社会变迁。全书文史并济,结合作者梳理的图表,分析明清时期历史转折与小说形态转变的关系,讲述如何通过小说本身作为历史研究的参考材料,是一本了解明清小说及其发展历史的入门必备读本。
地域文化与汉末魏晋文学演进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作者:宋展云
本书将魏晋文学上溯至汉末中原文学新风的兴起,下延到晋宋之际江州隐逸文风的新变。全书分汉末、三国、西晋、东晋四个时段,对汉末魏晋时期不同地域文化对文学的影响、南北士人的文化交流与文学融合、文化中心迁移对文风新变造成的影响等诸多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探讨。通过对汉末魏晋时期不同地域文人群体、文学创作和文风特点及其文化成因的梳理,从地域文化视角揭示魏晋风度及文风演进的历史进程。
蠡测集——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大时段研究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作者:袁行霈
本书收录袁行霈先生论文15篇,所论大都是关于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大时段研究。所谓“大时段研究”,颇似所谓的“宏大叙事(Grand Narrative)”,但后者带有西方现代主义色彩,容易将历史的发展简单化。作者谦称道:“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宛如浩瀚的大海,本书也不过是以蠡测海。”因以“蠡测”作为书名。其中有些文章是作者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和《中华文明史》全书总绪论,或某一段文学史、文明史的分绪论,涉及的时段很长,纵向的跨度很大。
中国古典文论与西方符号学的理论互动
南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2月
作者:文玲、左其福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通过分析西方符号学的理论困境以及中国符号学研究的弊病,揭示两者如何开展对话;下篇运用符号学方法,对《庄子》《论语》《韩非子》《公孙龙子》《尹文子》《荀子》等经典进行重新解读,梳理出“名”“实”“指”“物指”“卮言”“重言”“寓言”“意象”等名词,作为中国符号学的核心概念。利用西方符号学理论研究中国文学经典属于在文学研究中应用了新理论。本书适用于对西方文论以及中国典籍感兴趣的专家、学者。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