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中国现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著有《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唯识述义》与《人心与人生》等。梁漱溟早年开创和实施的乡村建设运动,是尝试将西方的现代化与中国文化的优点融合起来而进行的可贵的社会改造试验。
他被称为“中国最后的儒家”。梁漱溟自称“是一个有思想,又且本着他的思想而行动的人”,“中国儒家、西洋派哲学和医学三者是我思想所从画之根柢”。
梁漱溟传记作者、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汉学家艾恺说:梁漱溟是一个文化守成主义者,他的思想在当下不易为人们所接受。不过,一百年后回顾20世纪中国的思想家,或许只有他和少数几个人才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而为历史所记住。
“吾生有涯愿无尽,心期填海力移山”
梁漱溟先生是极具传奇色彩的一位学者,他见证并参与了近代中国的建设与发展,除了在北大教书外,还在多地进行演讲,尝试办学,也曾在山东邹平发起乡村建设运动。1942年,梁漱溟先生自日本统治下的香港逃脱后,给两个儿子的信中曾这样写道:“为往圣继绝学,为来世开太平”,在近代中国的坎坷探索之路上,他始终保存着传统知识分子对社会的热情与关怀。
“真的尽力生活,又每在经过厌离之后”
梁公的一生都在探讨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他把孔子、孟子、王阳明的儒家思想,佛教哲学和西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糅合在一起,将人生态度分为逐求、严离和郑重三种。逐求是世俗的路,郑重是道德的路,而厌离则为宗教的路,这也正是他一生思想变迁的真实轨迹,现代人依旧能从他这种佛儒共融的思想中获取丰厚的精神滋养,在直面人生的时间里“自觉的尽力量去生活”。
本期重点推荐梁漱溟先生系列代表作品,感受一代国学大师独立而独特的文化思考。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被誉为“震古烁今之著作”,是梁漱溟先生的成名作,现代新儒学的开山之作。初版于1921年,后曾多次重版,并被译为英、法、日等十多种文字,公认为东西文化论争的经典文本。作者在激烈反传统的时代潮流中,独树一帜,竭力提倡儒家文化的真精神。本书将西方的非理性主义和中国传统思想相结合,比较东西文化,对中国固有文化的价值所在,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没有孕育出科学与民主的原因,以及以后我们的文化该向何处走等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主张东方文化应该在保持自信的前提下,有选择性地学习有利于提升生活品质的东西,而非盲目否定自我、全盘西化。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思想界的趋势是无选择地介绍西方的思想学术,并勇猛地攻击传统的文化和礼教。在当时大家热烈批评中西文化的大潮流中,比较有系统,有独到的见解,自成一家言,代表儒家,代表东方文化说话的,要推梁漱溟先生在1921年所发表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贺麟
梁漱溟已经跳出文化问题上欧化与东化之争的圈子, 以一种文化多元论的眼光来处理中、西、印文化间的关系, 也实际是处理世界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现实问题。这对于我们今天步入 新时代有着积极的启迪意义。——陈来
印度哲学概论(外两种)
《印度哲学概论》原为梁漱溟于1918—1919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印度哲学课程期间的讲义,后经修订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分“印度各宗概略”、“本体论”、“认识论”、“世间论”四篇,全面介绍了印度哲学各宗的思想及其与佛教的关系,开启了学院派研究的先河,是中国现代印度哲学研究的典范之作。本卷同时收入梁漱溟先生所著《究元决疑论》和《唯识述义》。
乡村建设理论
本卷收入梁漱溟先生所著《乡村建设理论》。《乡村建设理论》一名《中国民族之前途》,是梁漱溟社会政治思想的代表作。据作者自序,该书主要思想萌芽于1922年,大半决定于1926年冬,而最终成熟于1928年。其中甲部前三章系作者本人写定稿;甲部后两章及乙部系学生听讲笔录之删定,所以称“讲演录”。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