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海外中文研究资讯”。
全书简介:
本书全面介绍了英语世界《诗经》翻译与研究的发展历程。从16—17世纪入华耶稣会士开始引用、翻译《诗经》,到20世纪各种《诗经》译本与专题研究的出现,《诗经》翻译与研究在西方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史。英国人最早通过耶稣会士的译介认识《诗经》,笼罩在朦胧的神学色彩中,长居巴黎的苏格兰人拉姆塞就用了法国耶稣会士的索隐法来解读《诗经》。到了珀西、琼斯、德庇时等人,开始用18—19世纪流行的文学观念,来翻译《诗经》篇章。娄理华、理雅各、詹宁斯等人,则开始认真阅读19世纪中国常见的《诗经》注释本,关注中国经学传统。同时,艾约瑟、金斯密、阿连璧等人,充分利用19世纪后期的比较语言学方法与比较文化观念,甚至将当时流行的中国文明西来说套用在《诗经》解读与翻译中。在19世纪的韵译与直译之争中,出现了V.W.X.这样采用最简洁的直译方式的译者,他的译文长期受到忽视,本人身份也隐晦不清。20世纪韦利的《诗经》译本,象征着韵译的退场;庞德的《诗经》译本,则象征着现代文学观念的影响。20世纪的《诗经》研究,不仅深受现代文学观念的影响,而且也深受各种现代学术思想与方法的影响。很多美国汉学家,用现代的社会科学方法取代了欧洲传统的语文学方法,这种研究方法的新变,令美国的《诗经》研究呈现出更丰富的面貌,成为20世纪西方汉学的缩影。
作者简介:
张万民,现任教于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研究兴趣主要包括中西文化交流史、海外汉学史、《诗经》诠释史、中国文学批评史。近期论文有《朱熹“淫诗”说中、日接受之比较:以十七至十八世纪为中心》、《重探朱熹〈楚辞集注〉中的赋比兴诠释体系》等,专著除《英语世界的诗经学》之外,另有《朱熹与赋比兴传统》、《北美汉学与中国诗学》即将面世。
全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16—17世纪儒学西传中的《诗经》
第三章 《诗经》在18世纪英国的传播
第四章 19世纪前期英美汉学初兴与《诗经》译介
第五章 19世纪汉学的里程碑:理雅各与《诗经》
第六章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的英美《诗经》研究
第七章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的《诗经》英译
第八章 20世纪英语世界诗经学:韦利、庞德及各种英译
第九章 20世纪英语世界诗经学:文学研究
第十章 20世纪英语世界诗经学:语言音韵研究
第十一章 20世纪英语世界诗经学:历史文化研究
第十二章 20世纪英语世界诗经学:诗经学史研究
第十三章 20世纪英语世界诗经学:出土文献与《诗经》研究
第十四章 结语
Comments